武林风网

标题: 机长的腔调 [打印本页]

作者: qiang15730    时间: 2013-3-25 20:41
标题: 机长的腔调
  李倩(广州)麻辣语文   飞机尚未推出滑行,昏昏欲睡间突然听到了机长广播:“早上好,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欢迎乘坐……”航空公司服务升级,原本一成不变照本宣科的塑料美女录音,如今换成了机长中英文双语现场直播。本来是个好事。问题是,今儿遇上的这位,听完竟然忐忑起来。广播里的声音慵懒破碎,时轻时重,磕磕巴巴,还时不时加入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哼啊哈的。“预计,呃,到达北京首都机场的时间是(迟疑中)根据,天气预报,北京的地面温度为摄氏(没听清)……”瞬间崩溃,不但对准点到达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能否安全到达也变得没信心起来。   大概是被《壮志凌云》、《冲上云霄》之类的航空片洗了脑,对机长总有点特殊的幻想,除了制服诱惑之外,当然更有对驾驭庞大机械穿破云海的崇拜。可眼下,空中巨无霸380的机长,竟然用聊天唠嗑的语调报告了目的地温度和飞行高度,随意、结巴、轻浮,专业感荡然无存。   语言从语体上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因为没有准备,犹豫不决,改变主意,重复和省略时有发生,短句居多,还常常不由自主加进一些语气词,作为思维短路的过渡,咱们平常聊天对话大抵如此。相反书面语有时间推敲思考斟酌,它词汇量大,结构严谨,长句众多。但不是所有以声波形式存在的语言都适合口语语体。新闻联播、法庭审判、官方发言人讲话需要以字正腔圆、恒定语速来表达郑重和不容置疑。机长广播,承担的主要功能是飞行信息发布,诚恳亲民可以有,但基调始终是专业权威,连个人语速都控制不好的机长,又怎么控制气流的颠簸?那些轻松亲切的交谈,我们更希望出现在漂亮空姐或者英俊空少身上。   有时候,差别甚至就在语速上。读科班播音系的人会有专门的语速训练,我们所知道的快速、中速和慢速都有具体的单位时间字数规定。从小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上世纪60年代每分钟播185字,80年代大约200-220字,近年更是加速到250-270字之间。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了,人们要求着更大的信息量。电视购物里侯总卖钻石的语速更快一些,那声音催得你若不赶紧下手,八心八箭的克拉大钻就被别的女人抢走了。至于凤凰卫视董家耀的《军情观察室》,恐怕已经突破300字了,那阵势波诡云谲形势危急,好像战争一触即发,这恰是用语速建立的节目风格。有语言学家做过研究,以汉语作为母语来论,短时间内人耳的接受程度可以到达每秒钟七八个字,但一般情况下听音的辨析率是四五个字,超过这个速度,理解辨析就有困难。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人听完董家耀的节目觉得耳朵嗡嗡响了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ZW)




欢迎光临 武林风网 (http://www.chinawlf.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