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文艺拳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云也退
  1931年6月,前世界重量级拳王、美国人詹姆斯·塔尼从欧洲回美,以爱提问著称的《哈罗德论坛报》的记者找到他,问他现在打算做点什么。塔尼说:“你要是读过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画像》的最后一段,就知道答案了。”
  去翻那本书,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很短:
  “四月二十七日。老父,古老的巧匠,现在请尽量给我一切帮助吧。”
  不知其解,应该不会是说塔尼打算回家去向一位老工匠求助。于是继续看倒数第二段:
  “四月二十六日。妈妈为我整理我新买来的一些旧衣服。她说,她现在天天祷告,希望我能在远离家庭和朋友的时候,通过自己的生活慢慢弄清楚什么是人的心肠,它都有些什么感觉。阿门。但愿如此。欢迎,啊,生活!我准备地一百万次去接触经验的现实,并在我的心灵的作坊中铸造出我的民族还未被创造出来的良心。”
  现在大致可以猜到塔尼的意思了。虽然他把自己和文学经典联系起来,总有点不太合适:他要在家里与“经验的现实”相遇,并在心灵的冶铁炉里铸造一些什么;要穿上二手衣服,同母亲见面,去跟父亲—老工匠讨教……返朴归真,沉潜回内在世界,体味普通生活的智慧——大概如此吧。
  塔尼这个人,昵称“Gene”,不是一般的拳击手,更不要把他跟泰森、辛普森之流混为一谈。《纽约客》的名作家瑟伯以及E.B.怀特经常写到他。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喜欢拳击、橄榄球、篮球等冲撞激烈的体育运动,何况重量级拳手,他们给人的印象就应该是孤胆英雄一般,一切个人成就和人格魅力都来自于战胜对手、获得最高的荣誉和权威的行为,并在达到那个目标后,顺利地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孤独无靠的悲剧境地里,接下来的日子就在等待被更强的人取代的过程中度过。
  可是塔尼却不,如我们所见,他是个“文艺”的拳王。他称霸拳坛只有三年时间,当他打败杰克·丹普西登顶的那一刻,就似乎顿悟到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直要当一个拳击手,即使他到那时的职业生涯仅有一败,即使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入手,打拳也不是一样让人快活的事。他觉得拳台上的自己不可爱,他的性情,同一般的竞技体育选手大不一样。夺得金腰带后,他不但急流勇退,而且对自己赖以成名的事业迅速冷淡了下来,倒是把热情转移到了阅读上:他非常爱和人谈论自己读的书。这感觉很奇妙,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它让我想到某些靠着武力打下江山,然后一手铸剑为犁、施行文治的中国古代帝王,比如赵匡胤。
  那年头要是有“装逼”一词,那么塔尼便是,起码,不肯正面回答记者再正常不过的问题,还扯上乔伊斯,是有点装了。可是后来,塔尼在文化界闯出名声,不是靠的名人效应,因为,就连萧伯纳这种以傲娇著称的人都承认是他的朋友。
  美国鼎鼎有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桑顿·怀尔德,1927年跟塔尼结识于佛罗里达,第二年,两个男人就一起去了中欧旅行了几周。怀尔德那时是新科普利策奖得主,风头正劲,而塔尼——他还是新婚,娶的是卡内基家族的一名继承人!在他们商定的计划中,两人不但要徒步中欧(事实上他们后来是慢速地、甜蜜蜜地骑摩托),而且要一边谈各种问题:人生、文学、人欲的冲突,等等。怀尔德打算把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其中还会包含一些别致的内容:塔尼和怀尔德互相给对方念一些自己读过的、认为很好的文字。
  我没查到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但我了解到其他几个事实:第一,塔尼后来真的上了耶鲁去讲莎士比亚,作为对比,他于1978年去世后,墓志铭里竟然只字未提曾荣膺拳王一事;第二,塔尼和查尔斯·林德伯格是大萧条时期美国最为走红的两个公共明星。
  具体到如何走红,1930年2月1日的《纽约客》上有一小段生动的记载:某日,塔尼应邀来到一家医院访问,全院都惊动了。实习医生们在院里跑来跑去,蹦蹦跳跳,冲着空气挥空拳;每个人都把自己打扮一新;护士长跟院里的勤杂工说:看在上帝份上,都给我换身干净的围裙!女清洁工去理发店烫发之后才进病房打扫;许多护士上着班,听说塔尼来了,这样那样地找个借口,赶去拳王要经过的通道想一睹尊容,结果医院的人把门关了,门上还挂了块牌子,写着“布朗先生”。
  文字短小,画面感却很强。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塔尼的那些追星族,跟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那类不太一样:男医生们奋奋然作挥拳状,用这种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明星暖场;女性听说塔尼要来,首先是整点个人形象,烫发,换衣,而且关照其他人也注意仪表。两种反应含有同一信息:既尊重偶像,也保持自尊。感觉起来,跟——比如说——几个月前同济大学万人围堵贝克汉姆、彼此推搡、索要签名合影一事相比,境界高低真的很大。
  塔尼成为全美偶像,同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联系(后来他还投身于二战),但是从时人的描述来看,他的干净,他对名誉的淡定,绝对给他加足了分数。
  这让我想到早两年读的刘易斯·艾伦的“美国崛起”三部曲。艾伦曾提到一个社会现象:1920年代,所谓的“爵士时代”,美国有过一段商业明星满街走的时间,公众目不暇给,可能fans文化就是那时发的端。但是,1927年5月,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驾驶单引擎飞机完成了跨大西洋飞行后,公众的注意力便逐渐被这位白人英雄给吸引了过去。特别是,林德伯格把垂涎三尺的电影制片商和广告商拒之门外,拒不满足小报记者的窥私欲,宁可去搞几场慈善飞行等等行为彻底征服了人们,他高大、英俊,完美得令人发指,但那些“矮穷矬”,无法出人头地的芸芸众生,却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莫大的安慰。
  无独有偶。塔尼成名以后,Lucky Strike雪茄烟生产商找他,跟他说:我们要送你点东西,你呢,也不用跟大家说你抽烟,更不用说你喜欢抽Lucky Strike烟,只需在一份声明下签字:“我的朋友们都喜欢抽Lucky,他们一定是好人”——那时还没有赤裸裸的广告代言。塔尼拒了这份好意,他这次没有装逼打哑谜,直接答道:“全国上下得有一百万孩子觉得我背叛了他们。一个冠军公开鼓励美国青年抽烟,哪怕只是暗示,都不合适。”
  艾伦分析林德伯格何以俘获众人之心,写了这么几句,我觉得很好,读时就记了下来:
  ……喧嚣炒作让公众对当代英雄顶礼膜拜,可这些英雄却从电影片约和他人代笔的文章里获利丰厚,让人无法心悦诚服。如果人们希望相安无事,与世人和平相处,必然需要某种他们生活里缺少的特质。霎时间,林德伯格带来了一切……
  原来那时的美国人不是那么容易就“心悦诚服”的,所以他们选出了林德伯格作偶像,选出了塔尼作偶像。明星跟他们的拥趸(我实在很讨厌“粉丝”这个中文词),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不晓得,但两者间肯定有个互相催生、互相改造、互相培养的关系,甚至是一个人和他的镜像的关系。
  塔尼这样的人,就是现在在美国的体育明星里找,恐也找不出第二个,不过我巴巴地想,他们的未来,总会比我们更看得见希望一些吧。
————————————————————————————
【今天除推荐的五篇作品外,还有作家,@叶倾城,@李德林,@韩福东,@温克坚,@李铎,@班布尔汗,@茅于轼,@胡泳等更新了专栏文章,输入“@作者姓名”即可查看。搜索收听大家官方账号ipress,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