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唯辛:功夫在画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3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喜欢阅读,只要有时间总要拿点东西翻阅。前些年一人在京,每月要去南方探望家人孩子,每次都乘火车。与其说怕乘飞机,不如说乐于选择在列车有节奏的车轮声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北京到广州路上费时约一天一夜,三联出版社每月一期的《读书》杂志就是在卧铺上大致浏览一遍的。因为平时在画室要画画,加上教学和琐事,用来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只好利用点滴时间来读书,不得不去的会议上也偷偷地翻阅杂书。如厕也如此,哪怕随便看点什么,感觉才是享受。
  我家并不是书香门第,继父只在解放前读过几年私塾,据说还在军队里当过文化教员。5岁左右,他开始教我识字,有时写错,还常被体罚,结果还真有效,没入小学就已经订阅了少年报,开始磕磕绊绊地读上面的小文章了。一年级时,已经可以看很多东西。记得老师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读少年报上的故事,我在下面也拿了一份同样的报纸跟着老师悄声念,当时为自己比其他的同学多认识许多字而颇为得意。
  上小学,正值“**”“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到处都在焚烧书籍字画和打砸庙宇佛像,许多人不愿意把藏书烧掉,就当废纸卖掉以保平安。我家后院恰巧是个废品站,以前里面就是些废铜烂铁,忽然一夜间成了书海。围墙是西北的“干打擂”(用干土夯成),常年失修,从我家小院抬腿就可进入,在小山一样的旧书堆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看完以后把书带进收购站里,再选别的书。书籍像一个通往五彩斑斓大千世界的窗户,对我产生了极强烈的吸引力,丝毫不亚于现在我女儿对芭比shbi的痴迷。当时小学的图书室一片狼藉,大门敞开无人管理,在里面挑书看书就像在童话里的藏宝洞徜徉。为了多看书,后来发展到和一些爱书的人交换着读,因为家里并没有存书,就以借来的书当作本钱换新书,转个圈以后,再还最开始的借书。后来乱了,弄丢了书,人家老找上门来催要,很是狼狈。
  就在我钻进废品收购站书堆里寻觅快乐的时候,围墙外面“**”运动如火入荼,焚烧旧书字画的烟云在天空中袅袅升起的情景到现在还清楚地印在脑海里。
  读书的内容开始是童话、民间故事、小说传记,再后来什么都读,非常杂。民间文学里像农村青年木匠雕出百鸟朝凤的床会飞一类的故事,使少年的我产生无限的遐想,后来有喜幻想的习惯,在作文课的时候,班里同学中就属我最会编故事。
  大学期间,《世界文学》和《世界电影》每期必读。还做过导演梦。因为本人不是搞纯理论的料,黑格尔的《美学》读得十分困难,不喜欢。卡夫卡的《变形记》也是那个时候读的。最近十年,小说已经不怎么读了,只看些传记和记实性的东西。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光荣与梦想》、《顾准自述》和《顾准日记》等。
  1976年,严酷混乱的中国社会开始有了开放缓和的迹象,外国文学开禁了。我也和大人们一起在新华书店连夜排队买书,朦胧间,就像参加一个神圣的仪式,兴奋得一夜无眠。记得买到的书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和《红与黑》。
  阅读成为少年时代快乐的来源,是启蒙老师,更是我学习绘画的主要原因。那时学校因为“停课闹革命”没有什么可学,但在心智的成长方面,我并没有耽误,甚至还早熟。初一就已经思考生与死这等问题了,那时班主任在学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总是批评我“思想复杂”。
  当时估计社会混乱不会一直如此下去,就提醒自己应该学点东西,免得是个平庸的人生。这就是十三四岁的我学习绘画的最初想法。因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是自发产生的,所以十分勤奋,从不用父母催促,加上我自小学时就喜欢绘画,中学正式开始学,进步飞快,一年后,在一次全市中学生的美术展览上,我参展的作品虽然材料十分简单,仅是黑白墨稿,但已是既有构图又有构思的连环画了。这是由于阅读使我在心智上比一般孩子早熟,一开始就在绘画的初期起了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绘画由于技术复杂占用了画家许多时间,而且对技巧的迷醉,许多画家落入钻研的窠臼不能自拔。幸运的是我爱好阅读在先,学习绘画在后。书读得杂,加上不断迁移,地方也走得多,就像在头脑里从各个角度以阅历和思考来编制一个睿智悟性的网,到了中年,网逐渐开始收口成型,技术以外的东西开始起作用,尽管绘画表达的能量有限,但有意无意中,作品逐渐由早期唯美的边疆风情转向了试图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一些思考,题材越来越广泛,处理的手段也更加多样,作品尺寸和场面也越来越大。从《馕房》(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优秀奖)、《酥油茶馆》、《圣地拉萨》到《酸雨》(九届全国美术展览铜奖)、《过道系列》、《龙年1976》、《工棚》(十届全国美术展览银奖)和《核风景系列》,变化可谓不小,其中思考的轨迹十分明显。
  在第二届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览上,我入选的作品《核风景鸟瞰》,题材是朝鲜核问题,构图角度新鲜,素材来自下载的卫星。我对国际政治的关心由来已久,朝鲜核问题的重要报道都很留意,也有自己的看法。这次的核问题虽然不是发生在中国,但这种特殊武器的致命性,并不受到国界的限制,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潜在的危险,何况地点紧邻我国!核武器的拥有,由于当事国制度和责任感的不同,结果就徊然不同。因为平时关心思考这些问题,画画的时候,不由得就把这些带入了作品。另外,我也厌倦了风景画传统的老面貌,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清新的样子。
  中国社会一直天灾人祸不断,艺术家要是碰巧出身是书香门第,学养方面就高出别人一筹。因为学画的先期投入比较小,中国画家一般都是平民家庭出身,缺少阅读的环境,文化底蕴不足,要是后期不能弥补,在创作上有突破的可能性就不大。
  以前我有个朋友,绘画技术尚可,喜画裸体美女一类的甜美题材,销售火爆。因为是在大学工作,作品受到同事和学生的批评,他的压力也很大。其实他不是不想画有点品位的作品,但就是画不出来,因为脑袋空空如也。此君完全没有阅读习惯,连报纸也不看,闲暇就是看电视,内容也局限在古装言情连续剧之类的东西上,连一般男人喜欢看的拳击和运动直播也没兴趣,别说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熬夜看决赛了。就想如果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即便是画美女,恐怕也会美得高级。
  社会在进步,观众的眼界和鉴赏力已经大大提高,对画家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技术很难成为一件好作品的理由。具有精湛绘画技术的画家已经多如牛毛。绘画作品要发表,会影响别人,画家有责任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传达好的信息。怎么使作品呈现动人的魅力,如何选题和营造画面气氛,都需要画家绘画技术以外的学养和底蕴做基础。
我学画已三十年有余,周围的画家来来去去,鲜有成功,更多的是默默无闻,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条规律,那就是,在一定的技巧之上,凡是喜阅读勤思考画家,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由此也验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功夫在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