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林很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人到寺院其实就是图个旅游拍照,图个消费宗教的热闹,却摆出一副为佛教发展现状痛心疾首的样子。中国明明有许多清静实修的寺院道场不收门票,他们却从不去探寻,有的寺院道场条件艰苦需要帮助,他们也不去关心。
河南籍媒体人、佛教文化研习者宋温暖认为,真正关心佛教发展的人士,大可不必挤在熙熙攘攘的游客堆儿里,去那些已经被控制的景点乱花钱,完了还把敛财的恶名扣在佛教头上。
由宋温暖写就并授权豫记独家发布的这篇文章,用以回应网上流传的《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一文,为一直处于争议风暴眼的少林寺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这篇文章不代表豫记观点和立场,但我们希望文中涉及的宗教常识能被更多人所了解。
作者:宋温暖(河南籍媒体人,佛教文化研习者)
有位叫马修的美国小伙儿,仰慕我中华功夫,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休学,远渡重洋赶到中国少林寺,后来他写了一本回忆录《American Shaolin(美国人的少林)》。这本回忆录被国内翻译出版后,视角独到的某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不是“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准确地讲,应该是“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读罢马修先生的回忆录之后,本人发现马修和少林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他在中国学功夫自始自终都在“少林寺武术中心”这个机构里,而这个机构位于少林寺之外,和那些打着少林寺招牌的形形色色的武校一样,都和少林寺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和经济关系。
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一文中,马修“通过中间人”向释永信法和尚“献上红包,成为其**”。这是马修在回忆录中为数不多的和少林寺直接发生重大关系的事件,而且关系到知名的释永信和尚。
“献红包”和“成为**”都是事实,但如果组合失当,搞错了相应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就可能导致一个结论:不献红包就不能成为**。而这篇文章,显然有这种引导。
在马修拜师的时候,释永信和尚虽然没有升座出任少林寺方丈,但显然已经有相当的地位,根本犯不着去挣信众的红包。那么他为什么又收了马修的红包呢?对此,还真值得说一说。
在中国许多传统领域,学徒拜师送红包都是天经地义的礼节,而上述报道的语境里,送红包却成了拜师的前提条件。事实上,马修回忆,释永信接过红包的反应,是“往桌子上一扔”,可见这位和尚对金钱的态度,可能要远远高于世俗文人的境界。在佛教传统里,皈依佛教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在家人向寺院和僧众供养钱财物品,又是理所当然的,这对佛教徒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但对某些非佛教徒来说就有了问题——你不是出家人吗,怎么能接受钱物——这种逻辑,等于把出家僧人放在架子上烤。他们很难理解僧人出家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出家等于消极避世,他们还常常简单地把出家等同于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毫无道理的苛责。如果你告诉他出家人接受你供养的钱物,其实出于对你的慈悲,给你培种福田的机会,他估计要翻半天白眼了。
佛教徒都能理解的正常的“供养”行为,在他们眼中,都能刻意解读出僧人“敛财”的意味。《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这篇文章,显然是把释永信和尚“收红包”当成一个猛料来抖露的,孰不知这正是释永信的慈悲之处,他本可不收这个红包,但这个**就失去了“供僧”的机会——“供僧”功德相当不可思议,这是基本的宗教常识。
马修先生拜释永信和尚为师,提到了“简单的仪式”,根据佛教的常识,这个应该是永信和尚安排的简易的佛教皈依仪式。由于马修先生是专为学武,而不是学佛,所以他恐怕一时难以理解何为“皈依”,他甚至可能会认为他“皈依”了释永信和尚——许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经常对人炫耀“我皈依了某某法师”,其实这是违背佛教常识的一种表述,只能证明这位自称“皈依”的人,连什么叫“皈依”都没有弄明白,仅仅是凑个热闹,谈不上真正的“皈依”。
佛教的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而不是某一位法师,主持仪式的法师,只是“皈依证明师”,说得浅显些,这位法师只是皈依仪式的见证人。在“皈依”之后,一般还有“受戒”的仪式,戒律是对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严格规范——戒律重于生命,这也是佛教常识——没有“受戒”并且严格地守戒,连在家“居士”都谈不上。
但寺院为了接引普通信众入门,并不一定非在要皈依仪式之后就举行授戒仪式,即使是对出家僧人,授戒也经常是出家几年以后的事情。美国人马修在回忆录里提到这场拜师仪式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件宗教行为对待,他连释永信和尚当时念的皈依仪轨都没有听明白,所以根本不可能得到佛教意义上的“皈依体”。
他只是一个跑到中国学习少林功夫的学徒,和学厨师学裁缝的学徒没有本质的区别。少林寺最珍贵的大乘佛法,马修先生并没有真正产生兴趣。
和马修一样,到少林寺外面各类武术培训机构学习功夫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他们剃光了头,穿上僧装。但是,请注意,他们未必是真正的和尚。这里需要再介绍一个宗教常识——“和尚”是佛教称谓,普通僧人尤其是刚刚出家的僧人,连称“法师”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和尚”了。但在后来的习俗中,被渐渐用于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
从马修的回忆录来看,他所提到的都不是少林寺的人,而是“少林武术中心”的人,后者是一个国营武术培训机构。据了解,整个登封地区打着少林旗号的所有武术培训机构,都和少林寺没有关系,但确有部分武校教练曾经有过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这让真正的少林寺百口莫辩,吃不尽的瓜落。
OK,既然马修不是来学佛的,而是来学武的,那收多少学费都是少林武术中心的事情,和少林寺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显然把少林武术中心当成少林寺的分支机构了。
笔者也替少林武术中心说几句,小伙子马修大老远从美国跑到中国学功夫,武术培训也不是慈善事业,一个月1300美元,一年才一万多美元,和马修先生所在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昂贵的学费标准相比,实在差太远了。
美国人马修跑到中国学功夫,而不是学佛,他很难明白因果和戒律等方面的甚深佛理。要让一位在家人理解出家人的思想境界,是很不容易的。何况一个美国小伙儿仅仅只是看了功夫电影之后对中国武术感兴趣,他怎么能轻易理解佛教寺院里僧众们过午不食的深意?如何能轻易理解僧众们打坐不眠的追求?如何能轻易理解僧众们每日早起持咒念佛的努力?
何止是这个美国青年,恐怕在大乘佛教最兴盛发达的中国,许多人也无法理解僧团的存在对这个世界的巨大贡献。那些抱着猥琐心态的人,就更难看到少林寺的庄严了。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少林寺》这篇文章,从马修的回忆录里提炼出一个美国冤大头到中国少林寺学功夫的故事。记者从马修的书里提炼出“钱、性、功夫”几个要素,和“少林寺”摆在一起,造成强烈视觉反差的生猛标题就出现了,这篇文章有太多揶揄少林寺的倾向。
试举一例:他请经销商喝酒,在觥筹交错间谈好了生意。然而当他付完钱,收到货打开一看却傻眼了:每个箱子只有上面一摞是L号和XL号,下面都是中国人的S号,这相当于美国的童装。他原以为自己已经靠喝酒搞定了经销商,没想到还是上当了。“来少林寺前,我想象中,这是一座风雨飘摇中的寺庙,结果却发现这里到处是商业陷阱。”
请注意,马修是遇到了不讲诚信的经销商,跟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而该文却故意摘一段马修的话,把屎盆子扣在少林寺头上。
美国小伙儿马修能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河南是为了学功夫,他看重的是“武”,而不是少林寺最珍贵的“禅”。曾经有人把他带到少林寺参加了一次法会课诵,可惜他什么都听不懂。
在少林寺里,至今都有纪念当年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向第一代祖师断臂求法的“立雪亭”。马修可能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自虐!马修想要学习“铁裆功”后来又放弃时的描述中,他认为生殖器不可以“受虐”,并视之为“底线”。或许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也或许是马修先生担心出现另一种并不划算的可怕结果,那就是自己毁了生殖器也达不到中国人铁裆功的造诣。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有人练成了铁裆功。马修先生也承认他亲眼所见,还试着去踢人家的裆部,结果对方无损自己却伤了双脚。
在笔者看来,马修先生到少林寺可谓“宝山空回”,不仅仅是没学到厉害的铁裆功——中国的大乘佛法才是更高层次的宝贝,他连门都没有入。否则,他的回忆录里不会有那么多对宗教基本常识、基本概念的错误认知。当然,马修也承认,佛经里的文言对他来说如同天书。
马修的回忆录《American Shaolin(美国人的少林)》被国内翻译出版后,书名译为《少林很忙》。这个翻译很有趣,也算贴切。但请注意,这里说的也是“少林”,而不是“少林寺”。马修把文化地理意义上的“少林”,和宗教场所“少林寺”分得很清楚。他的回忆录里也专门提到,想进少林寺的大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个别从少林寺出来的武僧,也会被拒之门外。
近年来,少林寺和佛教已经成为个别媒体消费宗教话题的活跃题材,许多人躲在理性客观的媒体姿态背后打太平拳,经常有人拿名山大寺高额门票的话题,引导读者攻击佛教和寺院“敛财”。事实上,中国寺院的高额门票多是部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合力合谋所为,寺院是处于被动和委屈的一方。
经常有人质疑,和尚怎么能收信众的钱呢?笔者一直想反问,你去寺院送过粮油吗,你去供养过煤电吗?你让僧人们指靠什么过活?**徒都还提倡把十分之一的收入献出来供养教会(上帝),佛教徒拿出不成比例的些许财物供养他们尊敬的寺院僧众,你咋就那么看不惯呢?
许多人到寺院其实就是图个旅游拍照,图个消费宗教的热闹,却摆出一副为佛教发展现状痛心疾首的样子。中国明明有许多清静实修的寺院道场不收门票,他们却从不去探寻,有的寺院道场条件艰苦需要帮助,他们也不去关心。笔者认为,真正关心佛教发展的人士,大可不必挤在熙熙攘攘的游客堆儿里,去那些已经被控制的景点乱花钱,完了还把敛财的恶名扣在佛教头上。
马修谈及关于释永信的诸多争议时说:“在与当地政府的博弈中,释永信为少林寺争取了更多的利益,让和尚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很开心。他非常成功。”相比之下,许多中国人,包括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都达不到这个美国小伙儿的认识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