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高晓雷卞文超
由王家卫执导的史诗功夫片《一代宗师》,将于12月冲击贺岁档。在前不久发布的预告片中,梁朝伟、章子怡、张震等各派南北“武林宗师”纷纷亮相。导演全景式展现民国功夫生态和武林风云的意图,已初露端倪。
11月14日,王家卫首度向媒体记者讲述了这部新作的筹拍初衷,并透露了三年走访中国各地百余位民间宗师的心路历程。筹备5年,拍摄3年,王家卫能否以渗透自我风格的元素重新解构功夫,重现中国功夫片辉煌,有待院校票房和观众口碑的检验。
阿根廷火车站里发现“李小龙”
电影《一代宗师》从筹备到摄制完成前后达八年之久,王家卫透露,拍摄这部电影的念头可追溯到1996年。那是在拍摄《春光乍泄》间歇,在阿根廷的一个火车站里,王家卫在报摊看到一本李小龙封面的杂志。那时李小龙已去世二十多年,依然是青年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
在那一刻,王家卫的内心迅速产生了“是不是可以拍一个李小龙的故事”这个念头。但李小龙的故事很多电影已拍过,顺着这个思路,王家卫又联想到了李小龙的师父,拍一个关于叶问师傅是如何培养李小龙的影片。
回到香港后,偶然一次机会,王家卫看到了叶问离世前三天拍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叶问在打拳中间有一个停顿,这引起了王家卫的兴趣。后来他又听到武林中流传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叶问是希望把他的东西传下去。”这种颇具武林特色的顿悟,开启了王家卫筹备《一代宗师》的“宗师之路”。
由一个人牵出整个武林
从“咏春拳”、“叶问”开始,王家卫在“宗师之路”的旅程之中,查阅了众多史料、拳谱并梳理了众多门派的历史、流派、特色。他表示自己“对武术的发现,越是深入,越是着迷。”
在此过程中,王家卫对中国武术,尤其是近代到民国这一历史跨度,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认识。“从精武会,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武士会,中央国术馆成立,民国十七年两广国术馆成立,五虎下江南,北拳南传等等典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因为战争有的到了香港台湾,有一些则去了南洋。”王家卫说。
通过对民国武术的发掘,王家卫发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里面讲的不单只是武术家,更是那整个年代,有一些东西是非常珍贵的。“一开始的时候,我想拍的是一个人、一条街的故事,看过这些后,我感兴趣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一条街,而是一个时代。”王家卫说,“我们不在意一招一式,我们在意的是整个武林。”
再现民国武术家“精气神”
要重现民国武林,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在武打方面,要还原历史的真貌,要还原那个年代武术家的“精气神”,怎样再现民国武林的生态?怎样展现不同门派功夫和细节问题?这对王家卫来讲,成为电影拍摄遇到的一大难题。
自2008年始,王家卫找到了国家武术教练、李连杰曾经的师父吴彬。“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带路人。通过他,我先后踏访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拜访了咏春、八卦、形意、通背、心意等各大拳派。”通过这一“宗师之路”的旅程,王家卫收获了大量关于功夫和门派的故事,触摸到民间师傅身上最底色的精气神。
王家卫此次“宗师之路”共访问了百余位民间功夫宗师,很多师傅得知他的来意后,不谈条件也不计酬劳,无私地、不厌其烦地将本派功夫展示出来,甚至还有门里面的一些不传之秘。八卦掌宗师程增月已经隐居多年,听闻王家卫的想法后,唏嘘不已,拿出程家“节孝可风”的传家牌匾;台湾洪门王进发向王家卫介绍旧时江湖礼数给了王家卫很大启发,遗憾的是,这位王进发师傅已于今年5月离世。来源大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