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术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术影视的发展,对于武术的比赛或者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通过影像资料,丰富了教学手段,对于大型比赛,保存了资料,为裁判员成绩的评定和以后教练员、运动员的相互学习都提供了帮助。整个武术比赛一般的套路大多有几十个动作,基本在1分20秒左右完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动作的评判对于裁判员来说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那么利用影像资料就可以帮助裁判员更好地在赛前了解比赛的套路,对于比赛套路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正式比赛的评判中再结合队员现场的发挥就可以比较轻松准确地做出评判。   影视传媒丰富了武术的社会功能。武术的重要特点是其技击的价值,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法律制度的健全,其技击作用越来越削弱了,那么如何更好地发展武术,我们需从武术其他的社会功能入手。武术不但有技击功能,还有健身、修身、娱乐、表演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   从武打电影的播放,如《英雄》、《卧虎藏龙》等作品中,唯美的场景和漂亮洒脱的武术动作相结合,给了人们无尽的向往,满足了许多人的精神需求。《武林风》、《散打王》、《武林大会》以及各大文艺节目中武术节目的播出,使武术自身的表演、娱乐价值进一步得到了体现,也为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武术的表演性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2008名白衣少年从他们“汹涌出场”到“翩然离去”,身随意动,形意相合,如武又如舞的太极,让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如痴如醉。整个名叫《自然》的节目是以我国《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为基础,并融入少林武术和其他门派的动作特点,结合舞蹈、灯光、音乐、LED等,经过精心编排而成,使其兼具了太极的飘逸、少林的刚猛、其他拳种的快捷、现代舞蹈的轻灵,展示了中国灿烂的武术文化。现代的武术表演作为服务型产业的新生力量,对于宣传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术的娱乐价值还体现在影视明星的作用上。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还是《武林风》节目中一些获胜的冠军,都各自拥有一定的关注人群,而这部分关注人群也就加大了对武术的关注,提高了武术的传播范围。比如李连杰既是中国武术协会的形象大使,也是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形象大使,国家武术研究院已经和李连杰达成一致,宣布联手打造太极拳的发展道路,开发太极拳市场,促进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开展。   影视传媒对武术传播文化的消极影响:   影视传媒使得武术部分失真。武术的影视作品虽然对武术的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卧虎藏龙》在竹林中的打斗场景,很是漂亮,吸引眼球,还有其他影片中的飞檐走壁、水上漂、刀枪不入等。为了吸引观众和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观赏性,制片公司会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特殊处理,使得武术功能无形中被夸大、虚化,对于受众无疑是一个误导。   夸大影视传媒对武术技击性的宣传。比如《散打王》赛事和《武林风》节目,两个都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它们通过电视的转播,获取广告费用,满足了观众对于武术的技击性的需求,但其血腥与暴力的打斗并不能真正代表武术的文化。中国武术中推崇的尊师重道、重仁守信、谦虚谨慎等中国文化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又怎么使中华武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呢?这些节目应该思考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传播武术文化。   武术的娱乐化丰富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但是也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人类需要娱乐,但是娱乐的前提应该是不触犯武术文化的传播底线,商业武术是武术文化的传播途径,但不能为了商业而失去武术的本来面目和最终目标。现代的武术表演在传播武术文化时也应更多地考虑传统文化,将文化的保留和传播做到完美结合,达到真正的和谐。   影视传媒忽视了对武术文化空间的重视。文化空间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如“少林功夫”作为武术代表项目,其1500年的历史,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环境与僧人习武就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空间”。而影视传媒作品特别是电视节目更加注重技击本身,而忽略了武术文化的背景和整体内容。   结语   为了利用影视传媒更好地传播武术文化,我们应不断拓宽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途径,加大国际化传播;在保证武术文化的基础上加大武术产业化进程;丰富武术影视传媒的社会功能,发挥其优势;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做到诚信传播,保护文化空间,有针对性地制订传播方案,发挥武术文化的多层面功效。   (本文为河北传媒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02)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艺术体育系)   参考文献:   电影艺术辞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中国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杜君鹏.影视传媒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   席继光.武术传播研究的新突破.搏击·武术科学,2010(8).   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4.   沈盈姊.尚武精神的回归——论李连杰在电影《霍元甲》新武术电影理念.影视评介,2006(16).   蒋明朗.浅谈武侠电影在武术文化推广中的作用.电影评介,2006(8).   吴信训.武术国际传播的新思路.中国网.2011-07-21.   孙会文,卫印刚,任承新.对传统武术现状及发展的思考——央视《武林大会》观后感.搏击·武术科学,2011(1).   吴云视.自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之侠”:武侠电影空间论.电影文学,2010(4). 【1】【2】【3】【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