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目一新——2011年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侧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20: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5日,为期4天的2011年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在河南新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有来自全国26支代表队的一百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项目有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以及陈、杨、武、吴、孙和自选太极拳、剑等多个项目,还包括集体太极拳比赛项目。在整个比赛结束后,各个代表队的优秀运动员一起登台,共同进行了名为天人合一的太极拳表演,把这次大赛推向了高潮。
  这次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承办,新乡市体育局、新乡市武术协会协办。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太极拳选手,又是在武风浓郁、太极盛行的河南新乡举办赛事活动,在四天的比赛期间里,记者所听、所看、所感,真有耳目一新,尽展太极风采的感觉。
  传统现代相结合
  提起竞技武术比赛,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在体育场内,铺一块地毯,身穿红、绿、黄、蓝各色中式运动服的武术运动员在地毯上挥拳亮掌,舞刀弄剑。场地周围是打分的裁判员。那种比赛形式,与国际流行的体操比赛模式相似。可是,这次比赛,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比赛场地的革新体育场内搭建一座一米多高的方形台子,台子上铺有地毯。这座台子有点像古代的擂台,又像戏剧舞台。运动员就在这座台子上展示自己的武姿风采,裁判员则在主席台下的高台上执裁。
  除此之外,在每一个项目比赛之前,都有一位靓丽的小姐迈着猫步款款而来,举着牌子向观众报告将要开始的比赛项目。还有场上的灯光以及或悠扬、或雄壮的音乐,伴随着运动员如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姿。那种场面,集现代舞台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集中展示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在这样的舞台上,配合这样的灯光、音乐,才更能全面展示出太极拳的风采,表现出运动员的技艺水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对记者说。
  陈国荣认为,太极拳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武术的概念,它含有很多技击的方法,这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容;第二是文化内涵,太极拳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是用肢体运动阐释文化;第三是艺术性,太极拳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说,太极拳不仅仅是个肢体动作,而是通过这个肢体动作,感悟武的概念,演绎武的形式。在这个表现过程中,要非常好地表现出太极拳本质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舞台。陈国荣说。
  为了更好地表现太极拳的本质,这次比赛在场地上借鉴了中国古代擂台或者是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灯光、音乐进一步烘托太极拳的内涵。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一些改革尝试,改变以往竞技武术比赛单调的形式。这不能说是创新,至少是对这个赛事的改革进行了推动。陈国荣说。
  为了增加比赛竞争的激烈性,这次比赛在竞赛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以往的全能项目比赛是运动员单独表演各个单项,然后,把各个单项的分数加起来,决出总名次。这次的全能项目比赛则采取PK的形式运动员通过抽签选择对手,通过抽签选择比赛项目,然后双双上场,同台竞技,优胜者胜出进入下一轮,另一方则淘汰出局。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主项和副项,因此,要想获得全能冠军,就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自己的主项,又要全面掌握陈、杨、武、吴、孙以及42式太极拳、剑,不能有弱项。这种比赛形式增大了比赛的悬念性和偶然性,即便是一名最优秀的选手,如果抽到了自己的弱项,以弱对强,也极有可能被淘汰。
  对这种竞赛形式,福建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代林彬表示非常赞同:这种比赛形式非常好,既使比赛有悬念,也使运动队在平时的训练中,能让运动员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武术运动员,就应该一专多能。
  提高普及共发展
  作为武术专业杂志的记者,笔者多次采访包括全运会在内的各种武术赛事活动。这些竞技武术比赛,给我留下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武术套路的高、难、新、美。竞技武术被人们当作阳春白雪,特别是九运会以后指定难度动作的出现,太极拳比赛一改原来的平实稳健,注重内涵,而向着高难化发展。这虽然有利于比赛打分,也能表现出专业运动员的体能素质,但是难免曲高和寡。
  然而,在这次比赛中,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种景象:全运会那种单一的自选太极拳套路比赛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42式太极拳、剑竞赛套路和传统的陈、杨、武、吴、孙竞赛套路,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集体比赛项目中,竟然出现了全民健身中广为普及的太极扇!下里巴人,和者声众。难道竞技武术也要向着全民健身的方向发展吗?
  我们的专业武术运动员不能单一发展,不能仅仅会自选太极拳套路。作为一名太极拳运动员,必须把各个流派的太极拳全部掌握,要一专多能。陈国荣对记者说。
  陈国荣认为,一个武术运动员要具备完整的综合能力,这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你只会自选套路,会一些难度动作,到了社会上,人们让你教42式太极拳,或者是陈、杨、武、吴、孙竞赛套路,你却不会,那么,你的发展就受到了局限。通过这个比赛,我们要让运动员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运动员的责任不仅仅是比赛拿成绩,而是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专业队有这个责任。陈国荣强调说,我觉得,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专业队。专业队是有组织的,有那么好的资源。专业队不应该只盯着全运会,而是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定要打破只重视全运会这种观念,一定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是你的责任。就像中国画院的画家强过业余绘画爱好者一样,如果专业运动员还不如业余太极拳爱好者,你还传承什么中国文化?
  从对运动员培养训练的角度来说,加强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太极拳的基本演练水平,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技法。要让他们知道,自选套路仅仅是太极拳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太极拳的内容很丰富,你可以拿出来进行自选,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它的更多内容。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偏了。陈国荣说。
  陈国荣认为,这次比赛,集体项目也有了不小的提高。以前一个武术队太极拳水平高的运动员不多,很难组队参加集体项目比赛。这次参加集体项目的有十多个队。在集体项目的编排上,各个队也是花样翻新,引进了在全民健身中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比如太极扇、太极棍、拂尘等等,极大地增强了太极拳的表现力和丰富性。
  对此,陈国荣认为,太极拳应该创出品牌,应该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只要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只要你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老百姓的理解相同,你的创新就是成功的。
  陈国荣解读高、难、新、美
  武术的发展方向没有变,还是要提倡高、难、新、美,这和全民健身没有矛盾。高,不是跳得高,而是技术水平要高,展现的能力要强;难,是竞技运动阶段性的标志,为什么要有难度设置?就是要表现当代运动员的素质能力,这是现代体育项目的基本要求;美,就是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美,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美;新,是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竞赛组织、表现形式的创新,是运动员对技术动作领悟后在原有技术上的创新,比如腾空扫腿后接独立,这就是创新。创新是武术的亮点。
  陈国荣认为,高难新美这四个字虽然不会变,但是其中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赋予新的内容。对太极拳这个项目,陈国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太极拳这种缓慢的运动形式,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太极拳的慢练是在慢的运动过程中体会细节,比如,冲拳,如果是慢慢地打出,你就能体会出这个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太极拳就是在慢中体会劲力的变化。因此,太极拳的好坏,可比性非常强。太极拳不是为了慢而慢,它是一种松顺,是内外兼修。太极拳的理论非常完整,练习时一定要符合这个理论。如果不是用太极拳理论支撑它,肯定是不对的,比如起势、虚实等等,都要符合太极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理论。中国人讲究完整观,讲究系统性。在太极拳的演练上,也要符合这一点。
  所以,我们讲,一定要按照太极拳的规矩来练习。太极拳是有规矩的,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你可以在套路中穿插陈、杨、武、吴、孙各式太极拳的动作,可以有各种组合,但是太极拳的规矩不能改,不能离开太极拳的核心。运动员一定要明白这些,要掌握太极拳本质的东西。陈国荣说。
  对这次参赛运动员的水平,陈国荣认为,通过调训,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不错,虽然由于赛事比较多,一些优秀的运动员由于伤病没能参加比赛,但是,不影响整体水平。也有一些小运动员比较嫩,文化底蕴不够,对太极拳的理解还只是个外形,没有把内涵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今后对运动员要有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有武德的教育。训练、竞赛的规律不能破坏,但是,在生活上,为人处世上,一定要有中国文化的东西,要让年轻运动员多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绘画、书法等艺术。
  竞技太极盼辉煌
  尽管这次比赛在竞赛场地、竞赛方式上进行了种种革新,参赛队员也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比赛地点又是在太极拳盛行的河南新乡;尽管是不收门票,免费观看;但是,仍没能改变以往的赛场内运动员比观众还多的现象,只是到了最后一天的晚上,体育场内的观众席上才坐满了观众。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按说对太极拳这样一个有着上亿人练习的运动项目来说,这样一个全国最高水平的赛事活动,应该是不乏观众的。为什么现在却是门可罗雀呢?
  一位拿着录像机在观众席上录像的老年太极拳爱好者对记者说:我是新乡武协会员,我们武协对这次赛事并没有多宣传,我是从别人那里知道有这个比赛的,就来观看。
  本刊读者邓一琳女士是新乡学院的教师,练习太极拳十五年,多次参加本刊举办的太极拳名家大讲堂,是个铁杆的太极拳迷,学习太极拳不计成本,全力以赴。这次,她也出现在观众席上。她对记者说也是听朋友说有这个比赛,所以前来观看学习。她认为,专业运动员的水平就是高,是业余太极拳爱好者没法比的。这个比赛当地宣传不够,许多人不知道。如果进行一些宣传,我想会有许多人前来观看比赛的,因为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想进行观摩学习。
  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不是商业性比赛,不需要过多的观众,或者说就根本没有考虑吸引观众来欣赏。但是,这样的赛事活动,如果能吸引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观看,不也是对太极拳运动一种很好的普及传播吗?
  盼望竞技太极拳展现辉煌!(文/《中华武术》 龚建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