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官网精彩赛事 举办搏击赛事送好酒 招商:13663003688

武林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点文物崖墓群 村民自发保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2: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川南有多少“待字闺中”的自然奇观,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奇风异俗?让我们共同来发现。
  《发现》,发现川南的美,发现川南的奇异世界。
  欢迎广大读者向《发现》提供新闻线索,我们将奉上丰厚线索奖。
  报料热线:
  宜宾:18608290660泸州:18283000001自贡:18281386262内江:0832-2256111报料QQ群:217596917邮箱:2863709309@qq.com
  石城山崖墓群
  石城山民族崖墓群位于宜宾市宜宾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了从汉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明时期的僰人文化及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对僰人文化的历史研究有积极的研究作用。
  宜宾县科教文卫工委主任郑启友介绍,石城山崖墓群有5个分布点,总共177座,分别是位于宜宾县横江古镇北斗岩的宋代崖墓群,位于宜宾县双龙镇五星村天堂沟宋代崖墓群、水井村西北雷打石明代崖墓群,位于宜宾县城西60公里复龙乡春天村三十六臂山岩壁上宋至明代崖墓群、庆高村黑石头明代崖墓群。这五处崖墓群均保存完好,其中最集中的要数五星村天堂沟的23座崖墓。
  路线:宜宾西客站乘坐至双龙、凤仪、捧印的客车—黄格街村九龙桥—前行三公里即可到达。(宜宾至天堂沟崖墓群43公里,是全水泥路。)
  石城山崖墓群有5个分布点,最集中的要数五星村天堂沟的23座崖墓。
  今后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将集合石城山风景区、茶马古道等统一规划开发。
  对于宜宾县双龙镇五星村的村民来说,每天自发到村里的石城山民族崖墓群附近巡视一遍,已经是一件分内之事。“我们五星村的二十多座崖墓,我每天的任务就是要来看护一遍,不让它被损毁了。”一名义务看护员如是说。
  目前,已经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单位的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在受到当地村民自发保护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石城山民族崖墓群,记录了从汉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明时期的僰人文化及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对僰人文化的历史研究有积极的研究作用。”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骆为荣说。
  壮观23座崖墓横向排开180米
  在细长的公路最末端,是毫不起眼的一片密林,记者在宜宾县科教文卫工委主任郑启友的带领下,从路侧的两块大岩石中一条狭小的缝隙顺坡而下,来到了本次探访的目的地——位于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五星村的天堂沟宋代崖墓群。
  现场,有体型巨大的蝙蝠在被惊扰后从墓穴内飞出又飞入另一个墓穴。23座崖墓在岩壁上横向排列,墓门面东而向,分布在长180米,宽35米的范围内,非常壮观。几乎每一个崖墓上都还可以明显的看到门楣上凿有“〔”形凹槽,形似屋檐。门外左右侧或上下壁上浮雕有人物、动物及仿木建筑图像,还有两座尚未凿成。
  据了解,该墓群为宋代时期留下,墓门高分别为0.9米-0.97米,宽0.82米-0.89米。墓室分别为1.76-2.3米,宽1.78-1.96米,高1米左右。墓室皆平顶。
  惊叹每座墓外有各具特色浮雕
  眼前的一片崖墓,令人最为惊叹的是每座墓外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有的墓门外左右两侧各浮雕一持斧武士,手执叉,裙衣齐膝,门楣上及武士旁浮雕有建筑图像;有的门左右侧各浮雕一持斧武士,头戴笠形帽,裙衣过膝;还有的雕刻了一狮形动物和仿木建筑图像,门左右侧各浮雕一顶盔甲持斧武士,门下壁浮雕一龙。
  最为丰富的,当属其中一个墓,它的门左右两侧各浮雕一仿木柱图像,柱头旁各浮雕一顶盔贯甲武士,两手抱放胸前,左侧武士的后边浮雕一人牵马,马作行走状。
  “这些浮雕在岁月的侵蚀下,完好地保存至今,还能从浮雕上看出来崖墓时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目前,这些浮雕已经成了历史文化的重要考证素材。同时,也反映了僰人当时的等级地位。”郑启友说。
  保护村民们自发组织轮流巡视
  据当地村民讲述,崖墓很早以前就有了,当地人也不觉得很奇怪,一直到崖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才开始被外界所知晓。
  “现在每隔几天都会有游人、学者来参观考察,为了保护崖墓,避免其不受到人为的破坏,村干部和村民都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对崖墓进行巡视。”五星村村委会主任陈自洪说。
  双龙镇文化站站长杜江介绍,由于石城山崖墓群分别比较广,有好几个村落都有崖墓,而且有些崖墓地点位于一些村民的责任土地范围内。虽然目前崖墓保存完好,也没有出现人为破坏的现象,但是从保护崖墓的安全角度出发,每个有崖墓的村落都要由村干部组织人手轮流巡视,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汇报。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好我们的崖墓群,如果崖墓群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开发,将会结合石城山风景区和茶马古道开发古文化旅游。”杜江说。
  文化意义
  有利于研究僰人历史文化
  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骆为荣介绍,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反映了当时聚居在宜宾的僰人的许多文化特点,崖墓上雕刻的画也表明了僰人是一个农耕尚武,也是崇拜生命的一个民族。
  骆为荣说,僰人文化的历史一直没有史书记载,所以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但是很多观点都一致认为,宜宾是僰人聚居的地方,崖墓在泸州、乐山等沿江地域也有分布。
  对于这种崖墓有两种说法,第一是僰人为了埋葬族人的地方;第二种是为了躲避野兽的袭击所居住的地方,这一点从出土的一些生活用品和一些墓穴的内部构造可以容纳进二三十人就可以看出来。
  宜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僰人的聚居地,也是僰文化的发源地。“僰人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创造了许多灿烂的农耕文化,目前保留下来的崖墓都集中在川南区域。”骆为荣说。
  骆为荣表示,石城山民族崖墓群从汉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明时期,是研究僰人历史文化的有力素材。
  未来规划
  集合茶马古道等统一开发
  石城山崖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2010年10月10日时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的徐进曾徒步前往查看。据当时陪同徐进一同前往的时任横江镇人大副主席郑启友介绍,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全是烂泥路,他们一行六人徒步一个多小时才到达。
  “当时徐市长看完后说了一句:不虚此行!”郑启友说。
  随后,为配合石城山民族崖墓群的开发,宜宾县政府加紧了对周边环境的改造。首先将崖墓保护了起来,并投资近100万修建了一条3.5公里长的公路。目前公路已经竣工,一直可以通到天龙沟崖墓群的所在地。
  双龙镇文化站站长杜江介绍,随着前来参观崖墓群的游人、学者增多,目前的工作任务是将崖墓群保护起来,为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做好铺垫工作。
  据悉,今后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将集合石城山风景区、茶马古道以及横江古镇进行统一规划开发,打造宜宾西南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罗小漫陈雨音摄影报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合作|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林风网  网站运营:武林风(郑州)传播公司,(+86)13663003688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2842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0号

版权所有:WLF武林风(中国)网络运营中心 运营地址:郑州市广电南路鑫苑金融广场银座7层

武林风_武林风直播_武林风王洪祥方便一龙最新比赛-微信搜索或添加:(武林风或WLF-wulinfe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